新闻资讯

从跨越千万吨看我国西南地区首个千万吨级油气矿进阶之谜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4-08-10    作者: 新闻资讯

  12月20日9点16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川中油气矿(以下简称川中油气矿)再度传出喜讯,该气矿2023年已产天然气超124.17亿立方米、石油液体超10.6万吨,油气产量当量跨越1000万吨,标志着我国西南地区首个千万吨级油气矿正式建成。

  川中油气矿如何增储上产,攻坚克难,年产量跨越千万吨?怎么样保持持久的增长动力,实现在高质量中不断精进?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深入川中地区,试图在川中油气矿油气产量喜创佳绩之际,探寻其“跨越千万吨”蕴藏的“新密码”。

  隆冬时节的遂宁,室外寒意阵阵,但西南油气田川中油气矿磨溪开发项目部磨溪008-17-X1井的生产现场,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场景。采气装置、分液罐等设备满负荷运行,智能巡检机器人按照既定时间和路线进行着日常巡检,站内所有的生产的基本工艺数据均以数据采集监控系统上传至采气管理区指挥系统,由采气管理区的生产调控中心对站场实行集中监控和统一管理。这,正是川中油气矿全力冲刺千万吨产能的一个缩影。

  “破千万吨了!突破千万吨了!”12月20日上午9点16分,在遂宁市船山区川中油气矿单位大楼里,一阵阵欢呼声打破了冬日的宁静。

  川中油气矿作为我国川渝地区唯一一个既生产原油又生产天然气的重要油气生产、销售基地,近年来累计发现了19套含油气层系,创造了闻名全国石业的“磨溪经验”“广安模式”“龙岗速度”“龙王庙记录”,建成了磨溪、公山庙等15个主力油气田。

  其中,2012年9月,磨溪8井在寒武系龙王庙组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发现国内单体顶级规模的特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龙王庙组气藏,创造了国内同类气田建设周期和质量最佳、国内含硫气田单井日产量最高、国内特大气藏“互联网+天然气生产”新样板、国内第一座全部回收再利用生产废水的天然气净化厂等十项国内第一,这也是川中油气矿常规气加速上产、突破千万吨级产能的重要主力。

  为了保障该气藏的长期稳产,《龙王庙组气藏开发调整方案》出炉。面对主体控产这一道减法题,怎么样保持增长动力?川中油气矿给出了常规气高效开发的回应。

  “我们主要的特点是少井高产。”在龙王庙主体控产“一方都不超”的基础上,川中油气矿密切跟踪茅口组等新区新层试采井生产动态,精密刻画试采特征,加快推进开发建产和滚动评价,为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大力实施其他老区气田的效益开发,持续抓好关停井复产、措施挖潜与合作挖潜三大工作,重点推进磨溪嘉二气藏整体复产。截至目前,油气产量较奋斗指标实现了“双超”。

  与此同时,川中油气矿还全力推进致密气的快速上产,逐步推动运用井下节流工艺、优化简化平台流程的同时,优选智能间开、泡排等采气工艺,分井施策延长单井生产时间,提高采收率。固化标准化产建模式,深度参与建设全过程,加快推进了金浅8井区与盐亭深冷厂的建成投产。

  “相比常规天然气,致密气井深浅,建产时间短,投资金额少,而且不含硫。”川中油气矿磨溪开发项目部经济与管理二级工程师刘建军一语中的。随着川渝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建设,致密气勘探开发一体化步伐加快,并已慢慢的变成为天然气产量的主要增长点,是天然气上产的“新阵地”。

  不难发现,川中油气矿通过这一增一减的“加减题”,不仅交出了增储上产的好成绩,更积蓄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强大动力。

  油气产量当量要突破千万吨,对于一个区域性油气矿来说,并非一件易事。而川中油气矿的屡屡破局背后,尤为耀眼的当属一系列科学技术创新释放的超强驱动力。

  “通过无人化值守,让气井实现了‘智能过冬’。往年的冬季,都是一线生产工人最紧张和忙碌的时刻,因为气井若发生冻堵、积液等,就需要加注防冻液、加密清管等举措,人力物力消耗很大。随着智能化技术应用后,我们的井站通过实时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实时感知生产状态变化、准确预判气井故障,气井故障处置率大幅度的提高。而且,通过智能化守护,也让站场的安全风险降低了,减少了人员值守,盘活了人力资源,逐步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指数。”川中油气矿龙王庙总站中心站副站长谯杰表示。

  “通过这些油气田的眼睛,将现场值守人员从生产区域全部撤出来,最大限度上保障了人员安全。远程网络监控,做到了全天超神候监测、全景式监督、全过程应急防控、全领域周界报警、全方位设备更新,夯实了安全生产全方位、无死角管理,为跨越千万吨级产能保驾护航。”在川中油气矿磨溪开发项目部的调控中心里,该中心班长任萍通过电脑鼠标,便能高效实现近80口生产井的远程生产监控。

  如今,川中油气矿通过持续加快数字化转型,紧密围绕“物联网完善、数据治理、系统建设及应用”3个方向,优化协同工作平台应用,建立了标准化运营模板,推动着实现天然气全业务链的数字化转型。

  与井站数字化智能化相比,川中油气矿一系列攻克勘探开发的难题、高产气井模式的建立,也格外引人注意。

  近年来,川中油气矿通过稳步推进“油公司”模式改革,着力做优做强油气主营业务,配套发展生产保障业务,推动着职能机构整合优化和“大部制”改革,逐渐构建起更加扁平精细、集约高效的组织体系。

  与此同时,该气矿还不断强化科研攻关,坚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持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加大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形成了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其中,探索和总结出碳酸盐岩孔洞型储层识别、磨溪地区龙王庙组储层“亮点”识别、水平井与储层改造等行列领先的十大科技成果,助推了油气矿跨越式发展;成功建成数字化气田,全面实施“调控中心集中控制+单井无人值守”的管理新模式和“智能电子巡检+周期维护+应急处置”的运行新模式,这也为其“跨越千万吨”打开新格局、实现新突破提供了源源动力,持续推动油气矿各项事业的不断前进。

  “此次油气产量当量跨越千万吨,不仅夯实了自身高水平发展的根基,也是践行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更能切实发挥出能源企业服务经济、社会、生态的积极效益。”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川中油气矿矿长、党委副书记贾静感慨道。

  据分析,125.5亿立方米天然气,约占全国2023年天然气产量的十六分之一、全国消费量的3.5%。按1户家庭日均用气量1立方米计算,可供全国14亿人连续使用27天,能满足四川省8300万人连续使用454天,可满足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5个特大型城市3年的用气需求。同时,川中油气矿每年直接销售天然气30亿立方米,可拉动川渝地方区域经济效益超330亿元。

  据测算,125亿立方米天然气可替代1670万吨标煤,能够大大减少1660万吨二氧化碳。近年来,川中油气矿还在安全环保和新能源业务上持续发力,3个矿权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积极谋划推动光伏发电、压差发电等4类新能源项目落地,其中气田水伴生地热发电与提锂中试装置均为国内首套,受到省市多级政府部门的肯定。

  据统计,2000年至今,川中油气矿累计生产天然气1300余亿立方米,在南充、广安、金华、八角场、磨溪、莲池、合川、龙岗等油气田周边地区先后修建了通向油气井和乡镇、村社的公路,形成了油气田连接当地的路网,促进了地方路政建设,为促进地方市县交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贾静坦言:“下一步,我们将始终牢固树立‘资源为王’理念,全力寻找新的优质规模储量,致力于实现蓬莱气田、安岳气田、大川中地区二叠系以及西充含气区沙溪庙等领域多点突破,继续保持增储上产的良好势头。”

  据了解,当前川中油气矿的天然气产量每年正以10.6%的速度增长,成为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最具发展的潜在能力的综合性矿区。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突出科学精细管理的川中油气矿,定将以高水平发展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川渝千亿方天然气产能基地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