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体育登录入口

安博体育登录入口
谁在世界中心(3)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4-05-19    作者: 安博体育登录入口
下一个产品 上一个产品

详细介绍

  网络上是有高人的,看看这位老兄的发言,和后来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不谋而合。

  正因为中国的战略重点在东部和南部,所以东部和南部的遏制势力相对而言也是最强大的啊。

  原因在于:东部和南部是海洋,中国硬实力的薄弱环节就是海军,相比而言,这个方向的遏制势力相对最强大,如日本、美国都是传统的海权强国。

  中国在这里正面突破无异于是以短击长,突破第一岛链不成问题,但想突破第二岛链实现在整个西太平洋上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难度就太大了。

  因为中国在第二岛链上就没有立足点,美国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根据中国实力的增长,逐步放弃第一岛链,并希望可以诱使中国在实力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冲击第二岛链,以达成消灭中国海军全部或是一部的目的,或是以此牵制中国大部分国力的目的。

  在这种前提下,西部的战略地位就显现出来了,所谓遏制,就是困,限制我方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东部和南部的对抗,不管是硬对抗还是软对抗,有一个很长期的过程,毕竟对抗双方都是大国嘛。

  对抗就要有后方,长期对抗就要有资源,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西部本身就是中国的后方和粮库,这是其一。

  另外,通过西部能够最终靠巴基斯坦弛援中东,或者说影响控制中东地区,这一招等于就是断敌方粮断,一进一出,此消彼涨之下,才能轻松实现东部和南部形势的扭转。

  即使这种对抗不会激化,那也是因中国保有这种反击手段下,实现的恐怖平衡。

  有些人或许会说,西部也有遏制势力,并且看起来实现了对中国的包围,话是不错,但中国硬实力的长处在哪?在陆地。

  敌人的有识之士早就告诉过他们的后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和中国陆军交手,他们包围,我们大家可以轻易的反包围,甚至围歼,那点力量摆在中国陆地力量面前就是摆设。

  结论:现在中国在西部采取的是守势,实际上那里才是中国发动攻势的地方。而遏制势力在东部和南部的守,正是他们将来的攻。

  巴基斯坦?不就一点领土问题吗,印巴矛盾关键看巴对MSL的态度,,如今两位不再抛媚眼了吗?

  印度洋才是印度的战略重点,亚洲版北约:印度、澳洲、美国、日本,一个海洋弧形,也是中国海上运输几乎唯一通道(新加坡貌似也想加入)===========================================================

  一点领土问题的本质还是领土问题,更何况不是一点,克什米尔不能算一个点吧?抛媚眼是逢场作戏,两国的对抗才是主流,世仇么。

  有巴基斯坦存在一天,印度在陆地上的影响就只能局限在南亚次大陆,印度不能北进,中国在中东和中亚的竞争压力就会小的多,也相对单纯一些。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宁愿在中印领土争议上让出东线的藏南,而不肯让出西部小一点的阿克塞钦,因为这是连接巴基斯坦的地方,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至于你说印度的战略重点在印度洋,其实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印度的未来在海洋,不代表当前的战略首选就在海洋。

  因为如果印度没有巴基斯坦的阻挡,中东就近在咫尺了,如果能中东占住先机后,在去寻求印度洋上的话语权不是更有把握?

  只不过因有中国做梗,导致巴基斯坦的屹立不倒,使印度在陆地上已不抱幻想,反过来寻求印度洋上的突破,当然这也是出路之一。

  不过也是前途曲折,因为美国第五舰队就在那里,你印度海军强我欢迎,毕竟有一定共同利益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维持印度洋的秩序。

  北边陆地被中国,巴基斯坦玩死了,只能去海上玩,但又得小心翼翼,做人难啊。

  你说印度能够最终靠印度洋截断中国的石油航道,如果这一招就可以把中国玩死,美国早干了,是吧?

  不仅是国土安全问题,更重要的就是如果当年印度有办法保有巴基斯坦的话,他现在就有可以很自然的介入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

  那块地方的战略位置和资源决定了你如果想成为大国,就必须想办法取得发言权。

  可惜巴基斯坦成了印度挥之不去的恶梦,中国却通过新J保留和了沟通的途径(虽然中国的核心区是那么的遥远)。

  前面有观点说中国的希望在东南,西部并不重要。其实正是因为要出海,西部才更重要。

  因为中国的海权要想突围出去,很大程度上要在印度洋上保障中我们的利益,这和印度想要独占印度洋的构想是冲突的。

  看到大家对海权那么感兴趣,下午我会对海权做一个分析。那张海权图是我昨天半夜做的,是我目前感觉最满意的,相信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就像中国,早200年谁会去想着向远洋发展军力,由此上溯400年,美国还不知道在哪,更别说知道他会变成全球警察了。

  我只是从地缘的角度分系中国和印度的历史及战略前景,欢迎各位发言。其实中印对比只是一个由头,也许以后会谈别的地方。

  本来下午想谈谈海权的,不过临时通知2点要开会。所以只好放在晚上了。不过既然谈到了海权,倒可以先谈谈近海的事情。

  东海是中日两家的矛盾所在,按说划界方法本身都是可以的,国际上通行的方法是,哪种对我有利就用哪种。

  另外要搞清一个概念,这条界是指用来划定“专属经济区”的,并不妨碍他国的船只(包括军舰)无害通过,只是这无害通过怎么定义是有问题的,就象这次中美在南海的冲突就是一例。

  美国人说我有权进入,中国人说你在搞我的情报就是有害,一笔糊涂帐。所以目前专属经济区的争夺主要是抢钱,当然也有战略意义。

  正好我有个07年写的帖子(也是这个马甲难得写的技术贴),发出来给等后续的朋友先看看。

  今天在新浪上看了一篇文章《中日磋商东海油气田 中方坚持单独开发春晓》。

  看完后那叫一个气啊!我们自己搞个油田,小日本硬要来合作,还说什么就算不合作也要把数据给他一份。

  这东海划界虽说两国各执一词。日本人要求东海按中间线划,中国要求按大陆架延申划界,抛开民族感情不说,也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可春晓油田即使按照小日本的要求按中间线画也要我们一侧啊!小日本凭什么要分一杯羹?!

  气愤之余又一想,小日本就再不是人,这完全不占理的事硬要横插一杠也说不过去啊,肯定是动了他的奶酪了。一查资料果然是,吃得亏还不轻。

  先向个位说明春晓油天的位置,只能用恰到好处”来形容,春晓油田位于北纬28度10至40分、东经124度50分至125度20分间。

  在台湾东北方约193.65,位于东海西湖凹陷区域,由春晓、残雪、断桥、天外天等4个油气田组成,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

  中国勘测东海石油,要从70年代开始。随后,在浙江以东海域的东海大陆架盆地中部发现了被命名为西湖凹陷的大型储油地带。

  自1980年在东海首次钻探龙井一号井成功以来,中国已在西湖凹陷钻井30口,其中20口获高产工业油气流。

  经过这20多年的勘探,中国目前已在西湖凹陷,开发出了平湖、春晓、天外天、断桥、残雪、宝云亭、武云亭、和孔雀亭等8个油气田。

  中国专家估算,东海油田蕴含石油两百五十亿吨,相当于中国去年消耗石油总量三亿吨的八十倍, 再加上估计逾八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东海油田足供中国使用八十年, 争夺油源是双方争端的主因。

  看完了这一些数据大家都知道春晓油田的厉害了吧,说白了东海底下的油不管怎么划,大家都有份,但油田就象一个盆,这盆底怡怡就在我们这一边。

  我们这油田从勘测到出油花了三十年时间,也就是说小日本要是想在他那一边开采的话最少也得十年以上才能取得数据。这也就是日本人最低要求也想要数据的原因。

  那会有人问了,那日本人为什么早不动手呢?那就更得说这油田的位置好了春晓油田距离日本”号称”的海洋经济中间线公里而已 ,也就是说我们采,不管按哪家的说法都是在我们这一边。

  可日本人要是想在中间线的东侧动手他可没这个胆量,因为中间线和大陆架延伸线中间是争议区,他就算有美国人撑腰也不敢往里面投那么大的资啊。

  所以日本人这回是连汤也喝不上了,现在中国的油田出油了,日本的商人就在骂,40年前我们就想去挖了,可政府不让。他们政府倒是想,可是不敢啊。

  所以中国政府提出的所谓东海争议区域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纯粹是忽悠小日本的,先慢慢跟你耗着,等我们在无争议地区把油采的差不多了再说。

  说到这还得感谢一下,是念地质系毕业的学生,以前是我们地质部的部长,这么多东西他能不懂?

  上面说的还只是资源方面的利益,更关键的是春晓油田与钓 鱼 岛的相对位置 ,春晓油田却在钓 鱼 岛”东北”方173公里处, 离台湾基隆东北角370公里, 距离最近大陆海岸400公里, 距离日本九州约600公里 。

  是中国目前能到达的最东点.只要坐实了那一点 , 钓 鱼 岛就是中国的在中国眼皮底下了 , 这也是为何日本这么在意春晓油井的原因。

  大家想想啊,春晓油井边上就算不驻军,做个补给基地是绰绰有余了,简直就是一不沉的航空母舰啊(真要打大仗还是会沉的,小规模冲突是没人敢动的)。

  说到中国的出路,或者说大国的出路,那肯定是在海上了,为什么呢?因为从战略的角度看,相比陆地海上才拥的大的战略空间。

  陆地上的边境基本就是死的,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争议地区也有个实际控制线)。

  而海洋中大部分是公海,也就是说谁都可以走,只要你的海军足够强大,即使象英国日本那样的岛国,也能够拥有足够的战略空间。

  说到对海权的认识,就必须提下彼得大帝了,我一直认为彼得大帝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略家。

  荷、葡、西、英、美、日这些国家能称霸一时,靠得是他的先天地理角件,也就是大航海时代还没有到来时就已形成的地缘优势。

  拔都汗,蒙古金帐汗国创始者,俄罗斯人称他为“沙皇”。这也是后世俄罗斯沙皇名称的来源。

  拔都在南俄平原建立金帐汗国,统治时间大约是在1240~1480年,1480年击败末代金帐汗,从而使俄罗斯人摆脱蒙古人的统治。

  金帐汗国统治俄罗斯达200多年,金帐汗认为宗主,但是元朝并不直接统治俄罗斯。

  还有金帐汗国(1219年--1502年),又名钦察汗国,是面的汗国,位于今天俄罗斯咸海,占有东欧,由术赤及其儿子拔都及他的后人管理。

  钦察汗国到15世纪分裂成了几个小汗国,最终在16世纪中被治下的罗斯公国全部占领。蒙古人前后统治了三百多年。

  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深受蒙古影响,有大量蒙古语借字、邮政、税收、服饰也受蒙古影响,军法制度也是从蒙古学的。”

  蓝帐汗国、白帐汗国的蒙古贵族们,后来供职於俄罗斯公国,成为很多大公、王公贵族的姓氏起源。

  俄罗斯曾有蒙古血缘的大公92个,50个王,13个公侯、300多个贵族姓氏。

  宗教上的服从世俗等等,都是传承自蒙古的道统,这么多东西至今仍在俄罗斯发生作用。

  蒙古人是后世的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波斯帝国、印度最强大的莫卧尔帝国的缔造者。

  格雷家族也是奥斯曼帝国的王族成员,“假如罗马和拜占廷代表了三个国际皇族正统中的两个,那么蒙古就是第三个。

  东边是来自亚洲拥有强大机动性的草原游牧民族,西边是世居欧洲具有高度组织性的世仇日耳曼人,地缘环境不可谓不凶险,稍不留意就有M族的危险。

  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也正是这种两面夹击的位置,使得俄国兼具二者的特色,即能吸收欧洲的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在能象亚洲国家那样将权力高度机中,更兼有游牧民族的掠夺性。

  这样的国家太具有威协性了,可以说欧亚大陆上没有哪个国家不是带着恐惧兼厌恶的心理与之交往。

  就象俄国人自己说的那样,在亚洲人们把他们当欧洲人,在欧洲人们却又认为他们是亚洲人,没有谁愿意当他们是自己的同类。

  还要再扯一点闲篇儿,包括彼得大帝列宁在内,都有蒙古人的血统,不能再说了,再说,待会儿审核不通过了。

  地缘学说更注重的是客观环境的影响,因此从宏观的角度上并不承认某个人能改变大的走势。

  不过我个人觉得伟人的出现是可以影响历史的,最起码能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这两者并不矛盾。

  换句话说,假如没有彼得大帝,斯拉夫人可能会错失扩张的最好时机,但终究是会有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为帝国出现,因为直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伯利亚那片苦寒之地也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兴趣。

  只不过这个为帝国的主人会是日耳曼人,德国人其实象人想象的那样只是优秀的战术家,他们的悲剧在于,在俾斯麦统一德国之前,彼得大帝已经为俄国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在德国强大之前,俄国人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并消化所取得的成果。

  尽管德国人在1914年和1939年两次企图改变自身的地缘状况,但为时已晚。

  有史已来最为强大的陆地国家——俄国,继承了蒙古人扩张成性的性格和近4000千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恩泽。

  彼得大帝为俄国所定立的战略目标就是向东西两面同扩张,并以夺取足够多的入海口做为战争的目的。

  吞并波罗地海的国家,征服芬兰,与瑞典、土耳其的战争,逼迫中国割让海参崴都是这个服务于这个战略目标。

  也正是基于版得大帝对于海权的清晰认识,和继承了蒙古帝国庞大的领土,才使得俄国在扩张达上到了人类史上的极致。

  其实研究国际关系就不可避免的要研究历史、地理。但研究历史并非是要从历史上找一些法理上的论据,比如中韩两国对高句丽的争夺在西方人看来会很无厘头。

  那种你说我爷爷在这挖过井,我讲我奶奶在这种过菜之类的嘴仗,并不能为利益的争夺加分。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规则已经治定,一切都有法可依。国际政治看重的是现在谁占有,其他的还有谁的拳头硬。

  如果领土的纠纷是产生在双方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以后,这种纠纷才会有现实的实际意义。

  不过说穿了在领土纠纷上法律和规则只是一方面,因为只是不是时间隔得太远,总能找了一点论据的。最终拳头会起到决定作用。

  说一句犯忌的话,类似于Z南的案例,我们跟俄国更多,而且理由可能更充分,但基本能无视。这就是国际政治,实力始终是最重要的。

  目前我们的祖国的领土纠纷大多分布在在南线,陆地上没有最终划界的就剩印度了,然后主要是南海。

  象高句丽这种祖坟性质的,韩国人也就只敢存在于民间,基本属于有枣没枣打一杆,保留点声音。实力所在,也就是个笑话。

  这种只是沾边就要插一脚的事情不是不能做,关键是要看实力。象中国现在在南海的纠纷,骂声很多,其实目前的的战略方向并没有错误。

  很多东西是不能细说的(九段沙的划定就是用来模糊概念的,真深究起来问题大了)。现在中国在南海上用历史而不是用国际法来发声是有原因的,关键是在争取时间,在等什么呢?

  在等拳头硬起来,拳头有两个,一个是海军;一个是深海石油的开采能力。关于中印边境和南海的形势今天先讲到这,想扔砖的朋友别急,等我空下来配好图,写完整了再扔不迟。

  在中国分析国际关系其实很累,有太多的禁区了,有时候觉得是在井里看天,如果希望自己的视野不仅仅在井里,那还是把头伸出去看看吧,虽然看到的事实你并不一定能接受。

  看了这么多年的地图最大的遗憾就是所看的图不够全面,中国的地图以太平洋为中心(其实就是以中国为中心,小时候还觉得中国的位置真好,其实只是制图的视角问题),将欧洲跟美洲在视野中分开了。

  前天灵光一现,终于想到办法把三大洋同时摆到了一张图上,即可完整的表现中国东西两线情况,又可认清美国的优势。

  也可能有人这样制过图,大家随便看一下吧。在贴里显示的时候会变小一点,上面有些字看不清,可以另存后再打开看。

  非常好的一本书,本人看了受益匪浅,这是一个真正的大伽,这本书妙趣横生,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买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