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体育登录入口

安博体育登录入口
他身为正军职被撤职转业当副厂长20年后任石油部副部长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5-03-19    作者: 安博体育登录入口
下一个产品 上一个产品

详细介绍

  世人皆知大庆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却鲜有人知道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将领:他曾是东北军区的工程兵政委,却因一场风波被迫离开军营;他身为正军职却沦为普通干部,在油田摸爬滚打近20载;他默默无言承受着"右倾"的帽子,直到改革开放才重见天日。

  这位将领就是季铁中同志。说起他的经历,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分:他为何会从军队高层突然转业?在大庆20年的岁月里,他是如何熬过来的?而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又给他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转折?

  一、少年投身革命:从地下工作到抗日前线年,日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炮火声惊醒了无数沉睡的东北青年。当时在学校读书的季铁中,目睹了日军的暴行,亲眼看到同胞惨遭蹂躏,这让年轻的季铁中再也无法安心读书了!

  就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季铁中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秘密组织了一个读书会。这个看似普通的读书会,背后却暗藏玄机。原来,他们打着读书的幌子,实际在传阅进步书籍,讨论救国大计。

  谁能想到,就是这一个不起眼的读书会,竟然成了季铁中革命生涯的起点!1932年春天,在地下党组织的培养下,年仅18岁的季铁中加入了中国青年团。

  那时的东北,抗日形势异常严峻。季铁中很快就投身到地方抗日武装的组织工作中。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36年,地下组织遭到破坏,多名同志被捕入狱。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组织决定将季铁中转移到吉林,继而辗转到北平。

  可季铁中哪里是甘于平静的性子!全面抗战爆发后,组织派他到石友三部队做统战工作。谁知这一去,让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新方向!

  经过一番周折,季铁中来到了冀南根据地。在这里,他开始组建抗日游击队。那段日子,白天打游击,晚上搞宣传,带领着一群年轻人在敌后周旋。游击队在他的带领下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最终编入了129师东纵1团。

  就这样,季铁中成为了陈再道将军的部下。在陈再道将军的培养下,季铁中很快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政工能力。从团政治部主任到4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再到主任,季铁中在冀南军区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

  1944年,组织选派季铁中到延安学习。这一年的延安之行,让他大开眼界。可他哪里能想到,等待他的将是一个更重要的任务!

  1945年抗战胜利后,组织上看中了季铁中是东北人,又有地下工作经验的背景,决定调他回东北工作。此时的东北,正值多股势力盘踞,局势复杂。季铁中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收编和改造日伪保安队,为接下来的解放战争积蓄力量。

  谁能想到,在东北的剿匪战场上,季铁中展现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才能!1946年的松江,土匪势力猖獗,经常三五成群,打家劫舍。作为松江军区第一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的季铁中,带领部队深入群众,发动群众揭发检举土匪。

  那天夜里,季铁中采取了一个妙计。他让部队分成三路,一路佯攻正面,另外两路悄悄包抄到土匪的后路和侧翼。土匪还在吃喝玩乐,丝毫没有防备。等他们发现时,已经被包了个严严实实!这一仗,一举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俘虏了三十多名土匪。

  这样的战绩,很快引起了上级的注意。1947年,季铁中被任命为松江军区政治部主任、松江省军事部长。这样一个时间段,正值土地改革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季铁中深知,要让土改顺顺利利地进行,必须有力量作保障。

  在他的带领下,松江地区的地方武装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他创造性地提出"白天工作,晚上站岗"的办法,组织民兵配合土改工作队,既保护了工作队的安全,又让土改工作顺利开展。

  新中国成立后,季铁中调任辽西军区186师政委。这时候,一个更大的挑战等着他——抗美援朝!在42军担任师政委期间,他创新性地开展了"夜战夜训"活动,让部队在夜间也能熟练作战。

  还有一件事,让战士们记忆犹新。有一次部队在朝鲜战场上遇到了补给困难,季铁中带头和战士们一起挖野菜充饥,还想办法和当地朝鲜老百姓建立了友好关系,解决了部队的后勤问题。

  1954年,季铁中被任命为东北军区工程部政委、工程兵政委。这一年,全国开展军事建设,工程兵的任务特别繁重。他带领部队修建机场、构筑工事、架设桥梁,为国防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5年,全国军衔制度开始实施。季铁中被授予大校军衔,成为了的高级将领之一。在他的带领下,工程兵部队创造了多项施工纪录,被誉为"东北地区的铁军"。

  谁能想到,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却让他的军旅生涯戛然而止!

  1960年的春天,对季铁中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那时的正在召开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季铁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东北地区的一些基层单位在""中急于求成,搞了不少劳民伤财的工程。比如有的部队不顾真实的情况,盲目地搞"万亩荒"开发,结果不仅没有增产,反而影响了战备工作。

  会议结束后不久,一场风暴悄然而至。有人说季铁中的发言是"为右倾翻案",还有人说他"否定总路线"。一时间,各种不实之词纷纷而至。

  就在这样一个时间段,一件往事被人翻了出来。原来在1958年,季铁中曾经反对过军区一个仓促上马的工程建设项目。当时他认为这一个项目准备不足,贸然施工可能会造成浪费。虽然事实上他说得对,但现在这件事却被人断章取义,说他"长期持有右倾观点"。

  一个偶然的机会,季铁中在一次基层调研中遇到了自己的老战友。那位老战友告诉他,其实在军区里早就有人对他不满。因为他主张工程建设要讲究效益,反对一些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得罪了不少人。

  这场风波越演越烈。1960年夏天,军区召开了一次专门会议,会上宣布撤销季铁中的军职。就这样,一位为革命奋斗了几十年的老同志,一位正军职的高级干部,就这样被迫离开了自己深爱的部队。

  那个年代,政治运动接连不断。季铁中的问题,与其说是工作问题,不如说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产物。在"左"倾思潮泛滥的背景下,像季铁中这样坚持实事求是的干部,往往会被扣上"右倾"的帽子。

  在季铁中被撤职前的最后一次会议上,他还在坚持自己的观点:工程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一定要考虑实际效益。这番话,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无疑是火上浇油。很快,一纸调令,将他调往了遥远的大庆油田。

  1960年深秋,季铁中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大庆。当时的大庆油田,还是一片荒凉的草原。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现代化设备,到处都是帐篷和简易工棚。

  从军区高级将领到普通干部,这种身份的巨大落差,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季铁中却毫不犹豫地投入到石油大会战中去。他主动请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那时候的大庆,条件异常艰苦。冬天零下四十度的低温,夏天漫天的蚊虫,泥泞的道路,简陋的住所,这些都成了石油工人的日常。季铁中住在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工棚里,和其他工人一样,吃大锅饭,睡地铺。

  有一次,一口油井发生了事故,需要紧急抢修。当时正值寒冬,气温低得吓人。季铁中二话不说,带头跳进了齐腰深的泥浆中。他说:"我在部队时就是搞工程的,这点苦算什么!"

  1963年,季铁中被调到大庆炼油厂当副厂长。那时候的炼油厂还在筹建阶段,百废待兴。他发挥自己在部队的专业特长,带领工人们边建设边生产。

  在炼油厂工作期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一台重要设备忽然出现故障,若无法及时修复,整个生产线就要停工。季铁中立即召集技术人员研究对策,持续工作了36个小时,终于解决了问题。

  担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期间,季铁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三老四严"的工作作风,即"严肃、严格、严谨,对待工作老实、对待科学老实、对待同志老实"。这种作风后来成为了大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就在这时,"文革"开始了。季铁中再次成为重点批斗对象。有人说他是"军队的右倾分子",有人说他是"反革命分子"。面对种种非议,他从始至终保持沉默,专心致志地搞生产建设。

  就这样,季铁中在大庆一干就是近20年。从荒原到油城,从一片荒凉到热火朝天,他见证了大庆的巨大变迁。虽然身份变了,职务降了,但他对工作的那股认真劲儿始终没变。

  大庆人都说,季铁中同志虽然是"带着思想包袱"来的,但他干起工作来,一点都不含糊。直到1979年,一个重要的消息传来,他终于等来了的那一天!

  1979年春天,一个特别的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组织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为季铁中同志彻底!原来,在1960年那场中,季铁中被扣上的"右倾"帽子完全是错误的。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大庆油田。当时正在炼油厂车间检查设备的季铁中,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要他立即到北京去。就这样,他告别了工作了近20年的大庆,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在北京,组织对季铁中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核实。那些曾经被断章取义的发言,那些被歪曲的工作建议,现在都还给了他一个公道。组织认为,季铁中同志在1960年提出的那些意见,不仅不是"右倾",反而体现了一个员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后,组织决定调季铁中到石油工业部工作。这一决定可不是随随便便作出的。在大庆的20年,季铁中积累了丰富的石油工业管理经验。从基层到管理,从生产到建设,他都经历过、懂行。

  1980年,一个更重要的任命传来:季铁中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副部长!谁能想到,当年那个被贬到油田的"右倾分子",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主管全国石油工业的领导干部!

  担任副部长后,季铁中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提出了"稳产上产"的新思路,强调要在保持老油田稳定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发新油田。这个建议得到了部里的重视和采纳。

  1981年,全国石油工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季铁中作了一个重要发言。他说,石油工业要走出"大油田"的定式思维,中小油田也要抓,要讲求投资效益。这个观点,与他20年前在军队里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一脉相承。

  在任期间,季铁中经常深入基层调研。1982年冬天,他专门到东北的几个老油田去看望工人。当地的老石油工人看到他,都说:"季部长,您还是和在大庆时一样,一点架子都没有!"

  1983年,我国石油工业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产。季铁中提出了"环保优先"的理念,要求各个油田在开发生产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这个超前的思维,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就这样,季铁中同志以他特有的方式,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一个被错划为"右倾"的军队干部,到石油部副部长,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职务的高低,而在于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