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底,突然来袭的一波寒潮,让原本温暖如春的天气陡然变了脸,一场小小的初雪,落白了车顶、枝头,户外的行人,一张嘴便呼出一团团的“白气”,一切都在提醒,合肥的数九寒冬来了。
不过,对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公用事业发展公司的员工来说,秋去冬来,只是意味着他们守护的夜晚更长了一些,需要穿的工作服更厚了一些。修理路灯、养护路面、清扫道路、管养绿化、严防内涝……在合肥经开区268.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们是一群“守夜人”,默默地守在夜幕之后,保障着这片城区的平稳健康运行。
今年9月的一个晚上11点多,有市民反映,方兴大道经开区某路段黑灯瞎火,影响交通安全。接到情况反映后,合肥经开区公用事业发展公司的路灯管理养护人员立即开着抢修车赶到现场,排查发现,是因为一辆大货车连撞两根路灯杆造成短路,立马调配人手安排抢修,恢复了照明。从1998年起就开始干这一行的汪书龙,是路灯管养的负责人,回忆起这件事他觉得很平常,“这样的紧急状况并不会经常发生,因为很多隐患早在市民发现以前就已经被排查检修完成。”
每天晚上10点起到早上6点,两辆巡逻车就在合肥经开区的街头“漫游”,每辆车上有3名路灯管理养护人员,他们的任务就是顺着设计好的线路巡查经开区的每条路段,发现有哪盏路灯不亮了,及时维修。“今年上半年,每个月维修大概在500盏。”汪书龙介绍,负责路灯管理养护的工作人员共有16名,他们承担着全区300余条主、次干道近2万盏路灯的城市照明设施管理养护任务,确保城市道路亮灯率在98%以上。除了路灯不亮以外,发现灯杆倾斜、灯具不稳等情况,也要及时维修。
有时候,工作人员接到的市民投诉更加细致。“有人投诉小区旁边的路灯太亮,影响他睡眠。有人投诉路边的路灯不够亮,影响他摆地摊。”对这些非常“个性化”的要求,工作人员也尽量予以满足。比如,对于过亮的路灯,在保障路面照明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功率、调整照明角度等手段减少对旁边小区影响。对于实在不足以满足的要求,也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快慢车道和人行道的路面、侧石、隔离桩、护栏、标牌、井盖、消防栓……,走在马路上,我们或许从不曾留意过这些设施设备,对合肥经开区公用事业发展公司市政管理中心的市政主管高岸林来说,19年的市政道路及设施设备的维修工作经历,让他总是不由自主地去观察它们,哪怕有时是带着小孩出门,寻找它们是不是真的存在需要维修的问题,已成为高岸林的一种下意识的动作。
道路养护巡查是在白天,除了紧急的问题随查随处,大部分属于日常养护的维修施工安排在夜晚。“把施工放在夜间,是因为夜间维修车流量小,不影响市民出行,合肥市市政处成立了‘月亮部队’,我们经开区也有自己的‘月亮部队’。”高岸林如是说。
今年10月底,市政处巡查时发现方兴大道一路段较大面积路面破损,考虑该路段日常车流量大,车速快,市政处将维修作业安排得比平常更晚一些。10月28日夜间11点半,高岸林带领30余人的维修队伍,调配10台机械设备,对破损路段进行围挡施工,经过铣刨、沥青摊铺和碾压等一整套工序后,在凌晨5点半前完成了近5000平方米的路面修复,维修队伍迅速撤离现场,留下一段崭新平整的路面,迎接马上就要来临的早高峰。
这样的施工夜晚,对高岸林来说再稀松平常不过。经开区南、北区共870万平方米的市政道路养护,今年仅路面灌缝已达38.6万米。对坑洞、缝隙的及时修补,有效提升了路面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消除道路安全风险隐患,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我每天早上沿着翡翠路步走去上班,走在路上,看着干干净净的路面,感觉特别舒服。合肥现在真是越来越美了,不管是一眼就看得见的高楼大厦,还是平常不引人注意的街头细节,都让人感到自豪。”合肥市民李先生表示。
李先生所提到的“干干净净的路面”,由合肥经开区公用事业发展公司市政管理中心的环卫处负责,环卫主管赵莉莉介绍,环卫处的工作职责最重要的包含夜间深度保洁、与交警联动应对突发事件等,“我们的工作主要安排在夜间,能够说是昼伏夜出,别人回家休息的时候,我们才开始出门,等别人早起的时候,我们已完成了工作。”
以夜间深度保洁为例,为了最好能够降低对道路交互与通行的干扰,作业安排在晚上10:00到第二天早上7:00之间进行。“有人扫屋,有人扫天下,我们算是介于中间吧,扫的是城市街头,给市民们创造一个干净舒心的公共空间。”赵莉莉笑着表示。为了扫净城市街头,环卫处日均出动作业车辆53辆、作业人员149人次,日均清扫保洁面积1178万㎡。考虑到交通安全和保洁质量,夜间作业车辆要求车速不超过10公里每小时。
除了日常的保洁,还要和交警联动处置突发事件。某路段两车相撞一地的碎玻璃,某路段有车辆侧翻漏油形成大面积油污路面,怎么办?环卫处30分钟内就要赶到现场进行处置。今年中秋节半夜一阵暴雨,为避免形成内涝,当晚环卫处就冒雨出动了70人,对260处易被落叶、淤泥等堵塞的排水井入口进行了清理,保证了排水的畅通。
走在合肥经开区的街头,就像走进一座植物公园,路边的金叶女贞、金边黄杨、红叶石楠、红花檵木等灌木郁郁葱葱,银杏的叶子开始泛黄,法梧的叶子青黄间杂,栾树枯黄色的果实像一盏盏微型灯笼挂在枝头。长年累月为呵护这些植物成长的,则是合肥经开区公用事业发展公司市政管理中心的绿化处。
除了对绿化植物的日常养护,绿化处还要根据天气情况随时应对。今年8月,天气持续高温晴热,各种绿化植物急需“喝水续命”,早有预案的绿化处快速出手,落实夜间抗旱保苗专项工作,每天下午5:00到晚上11:00,对区内绿化苗木喷淋浇水。“看到白天‘蔫头耷脑’的花花草草喝足水后又昂首挺胸起来,连颜色都更加鲜亮了,就有一种成就感。”绿化主管王永辉介绍,8月期间绿化处日均出动12辆洒水车,喷淋范围覆盖养护范围,日均抗旱面积464.51万㎡。旱了不行,涝了也不行,若遇到急暴雨,绿化带积水也会造成植物死亡,这时就要安排人去赶紧排水。
绿化处要应对的除了极端天气,还有人为造成的损害。“暴风雨造成的树木倒伏,我们要及时处置。车祸造成的绿化损坏,我们要及时恢复。”王永辉介绍,甚至有些实施工程单位在晚上施工时为了方便,直接将绿化挖掉,还有些大货车专门在深夜拉着垃圾偷倒到绿化带上。为此,绿化处与环卫处联手,持续开展夜间偷倒巡查整治专项行动。双方安排专人进行夜间值班,在每天晚上10:00到第二天凌晨4:00期间,通过定点查纠与机动车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在重点区域开展机动巡查,仅今年8月份就出动135人次、巡查及作业车辆40次,巡查发现并处置偷倒垃圾45处。
“干这一行这么多年,养成了习惯,特别关注天气预报,主要是关注雨情。”邹超是合肥经开区公用事业发展公司排水管理中心的主任,被同事们称为排水管网的活地图,那些看不见的、深埋在地面下的排水管网,在他的大脑里面却清清楚楚。
要确保排水管网的畅通,首先就是要做好日常的巡查维护。日常有专门的队伍分片区负责巡查管道的运作时的状态,检查井盖有没有损坏,检查收水井内有没有淤积。邹超介绍,光检查井就有17000多个,因为两个井盖之间的距离一般只有几十米,所以只适合徒步巡查,巡查人需要一个井盖一个井盖打开查看,“如果有淤积,随见随清,保障排水通畅。”
在检查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雨污水的分流,防止雨污水因为管道损坏等原因混流。如果雨水混进污水管,就会造成污水处理量加大,增加处理成本。如果污水混进雨水管,那就会造成河道水体污染。整个合肥经开区的雨污水管道有一千多公里,雨、污水泵站13座,截流闸25个。“随着这几年雨污分流治理力度的加大,我们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雨污水分流工作,到2019年底,仅经开区污水厂每天的进水量就少了七八万吨,污水浓度提高了30%,按污水厂的处理费用来算,等于我们每天为财政节约六七万元。”2020年,排水中心发现并上报违规排水、雨污水错接等现象38处,疏通管道186公里,为城市排水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保障。
面对强降雨造成的路面积水,排水管理中心负责养护管理的泵站要及时启动排水。今年中秋节晚上深夜1点多突然下起了急暴,排水中心工作人员张晖两点多就到了蓬莱路泵站,该泵站汇水面积约2.7平方公里,是一处易涝点,必须依据情况及时开泵排水。“睡得再香,外面滴一个雨滴就能惊醒,成‘职业病’了。”张晖笑着说。今年夏天,在强降雨导致的重大汛情中,排水中心较好地完成了云谷路与蓬莱路交口积水处置、蓬莱路及桃枝路泵站的应急抢险。汛期全区下穿桥、泵站、截流闸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汛后积极地推进泵站设施设备修复等后续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工作改进。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公用事业发展企业成立于1994年,公司CEO刘文来介绍,公司管养范围覆盖经开区南区和北区,有四大主业,“一是城市管理事务性工作,二是城市综合应急,三是物业管理工作,四是菜市场运营。”
刘文来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油罐车漏油,消防队用消防泡沫灭火,油和泡沫就会通过排水井和雨水管道流入河中污染水体。为了阻断对下游污染,就需要在下游的排水口处设置隔油网、吸油棉等,或者直接用泵车在下游排水口将污水泵到污水管网,送到污水厂处理。“一般人根本想不到一次平常的消防救援,后面还有我们的保障。可以说,我们做的大量工作都是老百姓感觉不到的。而且我们越是做得好,老百姓越是感觉不到。如果时时想到我们,那就说明我们的工作还需要改进。”
今年疫苗接种高峰期间,在人员拥挤时紧急调动防护栏隔离人群,让他们有秩序地排队。今年汛期前,将救生艇、防汛物资提前运到去年发生灾害的地方……27年来,公用事业发展公司几经改革,连名字都由一开始的公用服务企业改成了公用事业发展公司,但是当好经开区“守夜人”的初心一直未变,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使命一直没变。
凭借出色的服务,公司获得的荣誉名单有一长串。“但是最让我开心的,还是我们这支队伍,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心甘情愿地默默守护着这片城区,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为此感到骄傲。”刘文来说。